Z世代唱享中国·江南文化 一把油纸伞撑起烟雨江南

Z世代唱享中国·江南文化 一把油纸伞撑起烟雨江南

时间: 2024-02-12 20:59:12 |   作者: 合作品牌

  杭州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一诗中,轻轻地、静静地,书写着油纸伞的幽怨、彷徨与忧伤。慢慢地、淡淡地,描摹出江南的柔美、温婉与静谧。一把油纸伞,似乎能通过诗人的语句,在我们的脑海里撑出一幅水雾迷蒙、黛山碧水、乌瓦白墙的水墨图画,令人身临其境、百转柔肠。

  油纸伞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使用历史。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取材全部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杭州是江南水乡,四季雨水丰沛,竹木资源丰富。因此,油纸伞是古代杭州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之一。据说,杭州油纸伞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有渔船伞、文明伞、大红伞等多个品种,现以余杭油纸伞最为出名。传说,最早的油纸伞店——董文远九房于清乾隆三十四年开设。《余杭通志·第二卷》就有写道:“纸伞历来是余杭的传统产品,董九房制作的纸伞,选料讲究、工艺精湛、轻便美观、牢固耐用。”

  在江南,油纸伞是一门手艺,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份祝福,一种期盼。江南地带历来人杰地灵,举人才子或做官上任,或赴京赶考,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油纸又与“有子”音近,繁体“傘”字由多个“人”字组成,意为多子多福,而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代表了圆圆满满。因此,古时江南有女方带油纸伞做陪嫁的婚俗,寓意婚姻幸福美满,家族子嗣昌盛。

  油纸伞在杭州,还有一段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西湖边、断桥畔,《白蛇传》中男女主人公许仙与白娘子,便因一把油纸伞而相识。因而在文人的笔下,油纸伞总免不了与爱情相关。江南的绵绵细雨、长街曲巷,与那并肩在青石板路上漫步的青年男女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卷。油纸伞也被定格成极具辨识度的江南符号。

  传统的江南油纸伞——以余杭油纸伞为代表——制作流程与工艺十分复杂。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粗略划分可为以下几步:一为选竹;二做骨架;三上伞面;四是绘花;最后上油。这些程序全部依赖手工完成,耗时日久,因此数量稀缺,价格也更高。再加上今天人们多使用机械化生产、价格低的尼龙钢架伞,油纸伞一度丧失市场,制作技艺亦濒临失传,几近走向消失。

  实际上,油纸伞不仅有雅致天成的美感,其经久耐用性也不输洋伞。随着国人乡土情结的增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油纸伞制作工艺复苏,迎来了年轻的传承人。比如,浙江余杭的90后继承者刘伟学,将油纸伞进行创新和改良,已经走进淘宝、走入年轻花钱的那群人、走上了米兰时装周的舞台,成为新的“中国潮牌”。油纸伞经过消沉,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

  现阶段,油纸伞已不再是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日常用具了,但作为我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载体,人们对油纸伞的情感、对那片江南烟雨的向往并不会因岁月的流逝和功用的丧失而减少。2008年,有“西湖之花”之称的杭州绸伞因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欣赏价值,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样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江南地区油纸伞手工制造工艺最为精细的“秦风汉月油纸伞”。

  作为中国当前传承较好的油纸伞作坊,“秦风汉月”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固守传统材质,从削竹到绘制图案,统共86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为的就是保持其古法天成的韵味,不使其沦于工业化。但在油纸伞图案创作的题材上,秦风汉月坚持以创新为发展导向,除了传统国画常见题材,如花鸟、人物、山水、石板拓印等伞面图案,还开拓了脸谱、手绘青花系列等新题材,甚至肯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

  在今天的杭州拱宸桥旁,还坐落着一座白瓦灰墙的中国伞博物馆。走进展厅,你可以了解中国伞文化的背景和成长历程,领略油纸伞极具江南地方色彩的民俗风味和精美典雅。徘徊于展窗前,感受着那美丽的图案、流畅的线条与内心那忽强忽弱的共鸣,你知道,油纸伞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它书写的文化、它蕴含的情意,早已同它撑起的那一片江南烟雨一般,温润着我们的心。

  中国故事,国际表达,Z世代唱享江南之青春手记。我是张羽锘,把江南故事讲给你听。

  “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伞映红妆面。”江南的油纸伞,是婉约的风景,是悠久的历史,是深厚的情意,是浪漫的传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竹柄的曲线如少女曼妙的身段,桐布的伞面如少女斑斓的蓑衣。诗人撑着油纸伞,何愁在寂寥的雨巷寻觅不到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或静静地站着,或款款向你走来,为你绵言细语地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为你撑起一片,你心中的烟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