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遭遇“五年之痒”

“限塑令”遭遇“五年之痒”

时间: 2023-11-17 18:39:23 |   作者: 行业新闻

  2007年12月31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实施至今已五年,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超薄塑料袋是否已远离我们的生活?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几家大型超市,发现一些市民购物时自备无纺布、布制等环保袋购物。一位正在挑选蔬菜的唐女士和记者说,她天天买菜,环保袋叠起来就放在车篮里随车带着,买东西时拿出来用,既环保又省钱。

  不过贴身携带购物袋的顾客并不多,许多顾客还是倾向于购买塑料袋。记者在各超市收银台蹲点观察发现,自备购物袋的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年轻人基本都会在收银员询问要不要塑料袋时选择买一个塑料袋。

  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都将塑料袋及其收费标准置于收银台的显眼位置,方便顾客知晓。“我逛超市都带着几个塑料袋,已经成习惯了,反正放在包里不占地方。现在超市的塑料袋质量好,反复用好几次都不会坏。”自备塑料袋的杨女士表示。“有需要随时买,很方便,又不贵。”张先生在结账时购买了一只0.3元的大号塑料袋。

  超市提供的有偿塑料袋,根据塑料袋规格,价格从2毛到5毛不等,也提供价格较高的无纺布环保袋。卖塑料袋并没有起到减少塑料袋使用的效果,顾客购买塑料袋的行为反而在逐渐增加。

  “顾客一般都是买几毛钱的塑料袋,买环保袋的比较少。限塑令刚出台时自带环保袋购物的顾客比较多,现在明显少了。”一位收银员说。

  在超市,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果蔬区的手撕袋很受顾客青睐。记者观察到,果蔬区内多处摆放着整卷手撕袋,一名顾客一连撕了三四个手撕袋,叠好放进购物车内,并没有用来装水果蔬菜。收银台前,一些市民选择直接拎着手撕袋,或者等付完钱后再将东西放进手撕袋内。工作人员和记者说,塑料袋收费后,手撕袋的消耗量成倍增加,许多顾客选择用手撕袋来代替塑料袋装小件商品。

  相比超市,农贸市场面对“限塑令”则依旧我行我“塑”,成了塑料袋的“重灾区”。

  在市区某农贸市场,记者看到,几乎每位买菜的市民手中都提着好几个颜色不同的超薄塑料袋,里面装着蔬菜、鱼、肉等食材。在一家肉摊前,案板下挂着一沓塑料袋,有顾客来时,摊主就熟练地切肉、称肉、装袋。这些塑料袋并未收取费用。当被问起这些塑料袋的规格、厚度、是否可降解时,摊主表示不清楚。

  一位蔬菜摊主表示,自己明白“限塑令”,刚出台时曾担心塑料袋收费会给生意带来不小的影响,后来见别人用塑料袋,他也跟着用了。“我们做的是小生意,一斤菜最便宜的就卖几毛钱,要是再跟顾客收两毛的塑料袋钱,谁会乐意啊?再说别家都在用这种塑料袋,我家不用的话,哪还有顾客愿意来买?”该摊主坦言,“限塑令”刚开始也曾想过用环保塑料袋,不过这样一来成本过高,负担不起。

  征得该蔬菜摊主同意后,记者仔细看了那些塑料袋。五颜六色的塑料袋上没有一点生产规格的标志,且大部分没有生产厂商,摸在手上与超市使用的购物袋相比明显要薄很多,很难满足“不小于0.025毫米”的要求。

  农贸市场内,记者没看到有摊主提供有偿塑料袋或环保袋。多数摊主甚至不知道“限塑令”。在菜市场,哪怕你买一个土豆、一根黄瓜,摊主也会给你装在塑料袋里,而这些塑料袋都是免费。

  塑料袋在小饭店、早餐店、街头小吃摊点、水果摊等场合出现频率更高。在通湖路一家小饭店内,记者看到,酸菜鱼出锅后,直接被倒入塑料袋内,为防止鱼骨刺穿袋子,老板娘一连套上几个塑料袋,并称顾客拿回家可直接食用。记者观察了这些袋子,虽然比农贸市场内许多摊主用的袋子厚些,但与超市使用的塑料袋相比显然薄些。老板娘表示,用塑料袋打包省时省力,且成本也不高,至今未有顾客提出异议。

  食品行业随处可见超薄塑料袋。卖凉菜的、卖包子的、卖水果的、卖蛋糕的几乎都在使用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同样,在这些场所,塑料袋也是无偿的。

  记者发现,在大型超市购物时,一些顾客会自备购物袋,因为超市的塑料袋是要收费的,而在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食品店等地方买东西时,绝大部分顾客会选择用商家提供的免费塑料袋。 “买鱼、虾之类的东西,湿淋淋的,没法用环保购物袋!”农贸市场内很多顾客都认为买菜离不开塑料袋。

  采访中,绝大多数市民都表示,生活中离不开塑料袋。市民李先生和记者说:“家里每天光装垃圾的塑料袋就要用到好几个,买菜、逛超市、买熟食、挑水果这些都要用到塑料袋,很难都用环保购物袋,所以家里人都有意识地收集平时购物时商家送的塑料袋,有时也会购买环保塑料袋。塑料袋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很难完全抛弃它。”

  对于“限塑令”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尴尬,不少网友纷纷阐述己见。大多数网上的朋友表示“限塑令”一开始还有所成效,然而单方面一禁了之和粗放式的管理,也让 “限塑”发展为“买塑”,除了增加市民购物成本外,在环保上取得的效果并不如意。现在市场上的环保袋价格较高,很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场合不可能去使用环保袋,研发出价格低的环保代替品, “限塑令”自然令行即止。

  显然,限塑是一大社会系统工程,真正消灭白色污染任重道远。如何让“限塑令”摆脱五年之痒、六年之痒甚至七年之痒,是一个社会课题,不能只依赖政府部门的推行和监管,更需要每位公民的共同参与,在点滴生活中注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别让“限塑令”沦为一纸空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良信息举报电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