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于都」于都苏区通信
  • 产品名称:「方志于都」于都苏区通信
  • 时间: 2024-01-20 20:52:02 |   作者: 印刷品

  • 详细介绍

  于都县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28年就有党的地下组织,同时建立地下交通站。按照《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暂时组织条例》规定,苏维埃县政府可设交通员2至5人,区、乡两级政府可设交通员各1人。这些交通员中有公开的,也有秘密的,他们肩负着党、政、军的通信任务。于都有4条主要交通干线;于西线(于都一步前一罗坳);于南线(于都桂林一里仁);于北线(于都一银坑一桥头);于赣线(于都一赣州一赣县水上交通线)。苏区交通规定联络暗号和地点,采取单线联系方法传递苏维埃政府重要文件、交通站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巩固苏维埃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起到积极作用。

  1931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于都前夕,政府为封锁和破坏革命根据地邮电通信,强令于都邮政、电报两局员工,携带票款、档案、通信工具和设备撤逃赣州,停办各圩镇代办机构,邮电通信遭到严重破坏。苏维埃政府的通信任务,主要靠各级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完成。

  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领导下,在瑞金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中央总局之下,各省设立邮务管理局,各县按地域宽窄,军事交通需要,分设甲、乙两种邮局,县以下较大圩镇或交通要道,则设邮政分局或邮政代办所。同时颁布邮政章程。

  1.苏区时期,于都境内先后划为4个县。苏维埃胜利县邮局1932年1月成立,局址设银坑平安村王坑,是于都交通枢纽,苏区革命发源地之一。为兴国、宁都、瑞金、于都军事要道,属甲等中心邮局。隶属江西省邮务管理局管辖,先后由张复荣、潭良仁、朱德阡、曾xx(兴国人)担任局长。内设邮务股长,邮务员、递信员、炊事员,有职工29人。业务管理分设平信、挂号两个台。先后在半迳、桥头、银坑、仙下、大田等地设邮政分局;三贯、车溪(原车头),汾坑、曲洋、马安等地设22个邮政代办所。每个分局设局长兼邮务员1人,递信员若干人,代办所由苏维埃区或乡政府交通员兼办。

  2.1932年2月成立于都邮局开办业务,隶属粵赣省邮务管理局管辖,由苏维埃政府抽调一批干部和交通员组成。随着革命根据地逐步扩大,邮政通信业务一直增长,按邮章规定于都邮局为乙等局,局址设在十字街(现解放路)易屋清和号。林伟、刘培善等先后任局长。有职工17人,邮务员2人,局长1人,炊事员1人,递信员13人。业务管理分为平信、挂号两个台。县以下较大的区、乡和军事交通要道先后在花桥、三门、新陂设分局,禾溪埠、利林、禾丰、五龙圩(兴国)、潭头、步前等设23个邮政代办所。分局设局长兼邮务员1人,递信员若干人。代办所由苏维埃区或乡政府交通员负责。1934年6月,粤赣省改称赣南省,省址设在于都城何屋,赣南省邮务管理局由会昌迁至于都,与于都邮局合并,局长由赣南省邮务管理局局长朱昌峰兼任,直至北上抗日。

  3. 苏维埃登贤县(前身系信康县)1932年2月成立邮局。局址设在现于都畚岭井前村袁屋祠堂内。后搬迁至小溪长源村,约二个月左右,迁回畚岭井前村。隶属粤赣省邮务管理局管辖。辖于都、赣县、南康、信丰、安远等县的一些边沿地区,范围较小,交通亦不便,属于边沿结合部。按照邮章规定为乙等邮局。设局长1人,邮务员2人,递信员若干人,有职工12人,先后在茶梓、小溪、丰田等地设有邮政分局,分局设局长兼邮务员1人,递信员若干人。同时在马岭、仁风、唐村(安远)、龙布(安远)等地设有邮政代办所7个,其业务由苏维埃区、乡政府交通员兼办。

  据《于都县历史简介》载,1934年12月苏维埃瑞西县成立,不久随军北上抗日,未设苏维埃邮局,其通信任务,主要是依靠苏维埃区、乡政府交通员负责投递邮件和报刊。

  苏维埃邮政通信的业务种类,大致分为平信、挂号信、普通快信、特别快信、包裹、印刷品、新闻纸等七类。

  平信,包括普通信函、剪角信函两种。普通信函规定每件重量不超过6钱,贴邮票3分,超过6钱加倍;剪角信函只限于政府、军队、群众团体等机关使用,每件贴邮票2分。

  挂号信,每件贴邮票1角2分。因未办理汇款业务,准许在挂号信内附寄钞票,每附寄1元,加贴邮票2分,如不照章办理,一经查出,则予充公,尚若遗失,也不负赔偿责任。

  特别快信,每件贴邮票2角2分。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开办特别快信业务,此类业务只限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和军团以上的司、政、后部门使用,其他单位不能使用。

  报纸、杂志及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印刷的文件和宣传品等,就地投递的每件贴邮票1/2分,异地投递的每件贴邮票1分。

  包裹,按重量和品别标准收取邮费,但红军战土及其家属相互邮寄包裹时,免收邮费。

  邮路(1)苏维埃于都县邮政局有5条主要邮路干线:即于都一潭头一花桥单程20公里;于都一新陂一藤桥单程20公里;于都一步前一罗坳一三门单程20公里;于都一五龙圩(兴国)单程35公里;于都一禾溪埠一仙下单程30公里,邮路总长度125公里,班次为每日班。(2)苏维埃胜利县中心邮局有7条主要邮路干线;即平安一半径(宁都)单程15公里;平安一黄岭一山寮(兴国)单程30公里,平安—桥头一滴倒水(兴国)单程22.5公里;平安一三贯一仙下单程22.5公里,平安一汾坑单程15公里、平安一大田一长沙(瑞金)单程20公里、平安一马安单程15公里。邮路总长度140公里,班次为每日班。(3)苏维埃登贤县邮局有4条邮路干线;即畚岭一马岭一牛岭(赣县)单程30公里;畚岭一唐村(安远)一龙布(安远),单程30公里;畚岭一仁风一茶梓,单程30公里;畚岭一小溪,单程15公里。邮路总长度105公里,班次为每日班。

  投递苏区邮件投递,配递信员,按照邮政章程规定,递信分为普通邮件班、普通快信班、特别快信班。

  普通邮件班递送平信、挂号信、印刷品包裹等,也可带递普通快信,按各邮路规定的班期递送,一般为每天一班。

  普通快信班递送普通快信,也可带递特别快信,但不带递普通邮件,班期按照各条邮路规定的班期递送,一般为每天二班。

  特别快信班专递特别快信,班次不定,坚持随到随送,日夜兼程,白天一人送,晚上二人送,还要携带梭标、大刀或其他武器,无论遇到啥状况,都要按规定时间送到,那怕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按时完成任务。

  报纸、杂志随着普通邮件递送。苏区报刊由各级党委直接发行,革命根据地出版多种定期报刊,如有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斗争》、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共青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还有《苏区工人〉、《红旗》等报刊,共有三、四种。开始发行面很小,后由于湘赣省委于1932年、闽赣省委于1933年3月16日、党中央发行部于1933年7月8日先后作出决定,要求加强党报党刊的发行,各级党组织、苏维埃各级政府和群众团体,必须设专人负责发行工作,发行面除革命根据地外,还要发行到蒋管区的地下各级党组织,加上革命根据地的扩大,报刊发行量一直增长。递信的投递量也随之增加,每个递信员加配油箩,以供递送信件报刊。

  递信员标志递信员出班时,一律穿绿色背心,胸前有“邮政”两字,后改为印有“邮政”两字的黄色抽章,规定每天行程30-40公里,肩挑邮件重量不超过30公斤。递信员不受沿途哨卡检查。1933年10月16日,苏区第三次邮局局长联席会议决定,过去的袖章,因边区关系和递信人员不慎,以致遗失很多,为实现赤色,防止敌人侦探混进,决定将抽章作废,改由各县邮政局与政府协商,自办通行证,每改变一次通行证,另行通知。

  苏维埃电信设备1933年春,苏维埃于都县政府架设于都至会昌(粤赣省所在地)单铁话线部,与会昌、瑞金可以直接通线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其通信线路及设备随之拆除。

  苏维埃邮政对通信质量,要求很严格,从邮件收寄到封发投递,都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规章制度。1930年,颁布赤色邮政暂时章程,对邮政通信质量作了详细的规定。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苏维埃邮政,对工作人员实行考勤,规定上班在考勤表上画上一圈,加班时在表上增画一个圈,递信员规定值六休一制度,就地休息,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一旦有特别快信,就立即出班投递,如造成积压延误,不但要追究承办人责任,还要追究领导责任。

  时限管理。苏区革命根据地,多数处于白区军队包围之中,交通不便,路途险要,邮政通信随时都可能会被破坏和中断,时间要求特别的重要,规定递信员每小时行程5公里,每天行程30-40公里,如若延误造成积压,要受到纪律处分,提前赶到给予一、二、三等三角红旗的奖励。为进一步加快投递速度,提高通信质量,1932年7月1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发出第二号通知,8月1日起一律开快信班,各局每天安排1名递信员开平信班,1名开快信班,派1-2名等待特别快信,实行平信每日开一班带一班,快信每日开二班带二班(开平信带快信走);规定平信班可带快信,快信班不带平信,保证平信班次和快信递信员不要负荷太重,能及时赶到;同时规定邮路线上凡是经过有渡河的地方,必须指令船夫宿在一定的住所,知道邮政通信的重要性,保证递信员随到随渡,不得有片刻延误。并组织递信员学习渡船技术,一旦遇到船夫不在,自己能渡河。如某处路线发生障碍时,地方政府要尽可能派武装护送,或者绕小道过去,避免致邮件停留,影响投递速度。

  交接验收。递信员不直投到户,只送到分局、代办所,由局、所盖章取回单并将对方邮件带回局内交班。快信、挂号信使用三联单,一联交寄件人作依据,一联收寄局留存,一联随信寄投递局。

  严格执行递信员排单制度,在排单上详细标明递程。递信员每到一个局、所,都要把收到时刻与发出时刻填写清楚,如果递信员到的时刻与排单上的时刻不合(或不真实),发寄局的递信员应负责,有延误时刻者,应将延误时间说明,对方局收到排单后,马上派人沿线检查,尚若有延误,报请上级局查办。

  苏维埃邮务工会是邮务工人的最高领导机构。革命战争年代,工会对搞好苏区邮政通信,配合工农红军彻底粉碎敌人“围剿”,巩固与扩大革命根据地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1933年,粤赣省邮务管理局成立邮务工会委员会,随后苏维埃于都、胜利、登贤县邮局相继成立工会干事会。以后工会干事会,改为工会支部委员会,选举5一7人为委员,设宣传,组织、文化教育、青工、社会经济委员各一人,其余为委员,分局成立邮务工会小组。1933年1月15日,江西省邮务工会召集各县邮工支部长联席会议,号召全省邮务工人开展革命竞赛活动。

  为革命战争加快投送速度。凡是在军事干线上的特别快信,保证做到来一封,送一封,随到随送,日夜行程超过90公里,力争100公里。邮务工人为把特别快信及时送到,不管白天和晚上,冒着生命危险,夜间提着灯笼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把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有的邮务工人在递送快信途中遇到敌人,为不让党的落到敌人手中,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开展节省经济运动。广大邮务工人为响应苏维埃政府“增加生产、励行节约”的号召,提出在假日上班,不要加班工资。同时,还积极宣传,鼓动全体邮务工人每人每月节省百分之十的工资来支援革命战争。发动工人自种蔬菜,发展生产、改善生活。1933年4月7日,江西省邮务管理局全体工人响应“红中”四个月节省80万元的号召,帮助筹集前方作战经费,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一致要求免发4月至7月份的工资,每人每天除公家发给一斤半大米,菜费六分和每月买草鞋、剃头的一元大洋外,其余全部返回公家,决定由自己耕种菜园,到油盐便宜的地方采办油盐等节约办法,同时还积极带头认购和推销经济建设公债。10月16日,苏区第三次邮局长联席会议上总结和表扬在革命竞赛运动中的优胜单位和个人。粤赣省节约107元(银元),募捐49元(银元),推销公债394.5元,于都县邮局节省135.2元(银元),胜利县邮电局节省86.66元(银元),全省共计苏捐188.66元(银元),被评为优胜单位,中央内务部和邮政总局授予奖旗一面,和书籍、画刊、信笺、信套等,奖励局长匡山泰银牌一个。

  优待红军工作。广大邮务工人完成通信任务外,还经常深入基层宣传鼓动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扩大红军,充实前方的作战力量。各个支部领导工人,切实执行优待红军条例,如红军家信免贴邮花,一切包裹寄件亦需挂号和保险,星期日帮助红军家属做工,组织耕田队,送肥队,帮助红军家属种田,使红军战士无后顾之忧,安心部队,勇敢消灭敌人。工会支部规定,每个邮务工人在一个月内,至少要有二至三次优待红军工作。

  健全工会组织。积极发展工会会员。邮务工会是邮务工人的领导者。加强邮务工会的组织领导,建立与健全各项制度,积极、稳妥地发展工会会员。支委经常讨论工作规划,深入邮政分局巡视工作,做到每月召开一次组长会,检阅与布置工作。各支部毎月至少要召开二次委员会,各小组每月至少要召开三次小组会,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加强会员组织性与纪律性教育,对未加人工会的邮局工作人员,耐心地做好宜传解释工作,使其自动加入工会组织。在发展会员时,要格外的注意家庭成份和家庭出身,严防阶级异已分子混入工会组织,每个工会会员每月按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会费,会费留三分之一支部办公外,其余全部上缴省邮务工会。

  中华苏维埃郎政通信。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里,配合中国工农红军粉碎了军队第一、二、三、四次军事“围剿”,胜利地完成了党、政、军机关的通信任务。1933年,财政收支平衡,自给有余。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苏维埃邮政员工,一部分随军北上,一部分在革命根据地,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改为秘密交通,跟随敌后游击队转入深山密林,继续坚持革命斗争。苏维埃邮政员工为创建中国人民邮政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革命业绩,永载人民邮电的光辉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