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6—20年中国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纲要的建议
  • 产品名称:关于2006—20年中国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纲要的建议
  • 时间: 2023-09-08 02:17:28 |   作者: 印刷品

  • 详细介绍

  党的十六大确定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力争2010年把我国建成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的战略任务,为我国印刷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印刷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突破为起点,我国印刷业经历了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实现了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历史性跨越,生产面貌彻底改变,生产总值以年平均两位数的速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全国印刷行业实行统一监管,结束了我国印刷业延续五十多年的分散管理的历史;印刷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种经济成分一起发展格局已形成,国有印刷企业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印刷业已经融入世界,变成全球印刷之林中的重要一员,而且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我国印刷业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独特的经验:一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发挥比较优势,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技术,探索了以信息化带动印刷产业现代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坚持“大印刷观”,以适应国民经济与人民物质文化教育需要为目标,按照系统工程组织印刷、设备、器材协调发展;组织出版印刷、包装印刷和其他印刷等各个印刷行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组织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人才教育统筹发展。

  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9万余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2004年印刷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左右,占GDP2%左右。印刷作为现代加工服务业,又具有文化产业属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

  1)人均印刷消费量水平较低,只及发达国家1/10,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企业结构:骨干企业少、实力不强,缺乏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中小企业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区域结构:地区发展不平衡,“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占全国印刷能力3/4以上,成为地区经济重要产业,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尚不能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技术结构:激光照排、胶印印刷虽已普及,数字、网络技术还只在少数企业应用;

  生产结构:印刷加工总体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高档产品的印刷能力相对不足,出口比重较低。

  5)宏观管理不够有力,基础工作薄弱,缺乏统一信息数据,印刷市场混乱状况仍然比较突出。[next]

  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上就预测到,本世纪以数字、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科技革命将对全球的产业产生深刻影响,对传统产业带来重大冲击。这对印刷产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的转变,是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重要标志,印刷产业实现了从模拟技术时代向模拟与数字技术并存时代的转变。今天,我们正在面临从模拟与数字技术并存的时代向以数字、网络、信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时代转变。

  印刷媒体产品将不再局限于纸质为主的物理媒体,相同的数字资源可以按照不同方式输出,成为不同媒体产品,多媒体和跨媒体将成为印刷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的增长点。

  这种变革在出版领域将显得尤为突出,建立在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内容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崭新领域,将形成一个跨地区、不断繁殖的网络化数字资产,出版内容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数字化技术内容管理,以数据库为基础,网络传输为纽带,各种输出平台为终端,成为现代化印刷生产完整系统。出版过程中间资料就可以一次制作、多次发布、按需组织印刷,印刷及发行的仓库面积将可降低到最低程度,有的甚至于可以取消。印刷生产和服务不再局限大众化市场,按需、个性化生产和服务已经成为现实,并以更快速度发展。

  在输出方式上,电子书、电子报在技术上已取得很大进展,我国自主开发的电子书软件和硬件已推向市场,随着技术上不断突破和成本降低,网络、电子媒体将会加快发展。

  电子媒体的发展是对传统印刷媒体的挑战,其发展速度肯定会超过传统媒体,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取代关系,更多表现为互补关系。纸媒体由于其廉价、便携、易读、柔性等特点,在商业、包装印刷领域仍将长期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新闻以及工具类的印刷和出版领域面临巨大挑战,但总体上说,在本世纪前20年纸媒体仍将会占有主流地位,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将互为补充、融合发展。

  一方面,数字和网络技术造就了新的印刷工艺:数字印刷,使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即时印刷等成为现实,并得到巨大发展,应用领域广阔。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对传统印刷的技术改造将更为深刻和全面。数字、网络技术使传统印刷生产发生根本变革,计算机整合生产与管理成为印刷生产和管理的主要模式,使生产、管理、经营过程融为一个整体,印刷机械的高度自动化和印后的联动化、直接制版技术、数字工作流程等成为产业技术发展的潮流,生产和管理效率、信息化程度将大幅度提高。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印刷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印刷企业经营将会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批规模更大、集约化程度更高的大型企业将会不断涌现。此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中国入世承诺的兑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市场国际化趋势将不断加快。许多世界著名生产企业将加快进入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

  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印刷产业过程中,各种印刷工艺技术将各展所长,充分显示各自特长和优势。印刷工艺将更丰富多彩。胶印在各类印刷工艺中仍将占有主流地位,凹印、网印、柔印等各类印刷工艺也将在市场竞争中各得其所,比重相对会有所提高,并且将会互相促进、共同提高。[next]

  一是十六大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再翻两番,给印刷业提供极好的市场机遇;

  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印刷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奥运经济和世博经济中有巨额投资转化成消费需求,将给印刷服务带来巨大市场商机。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印刷业快速健康增长,平均年发展速度在9%左右,2010年印刷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占GDP2.25%;

  2)在“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建成各具特色、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区域印刷生产基地,印刷品出口超过80亿美元,同时推进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印刷业的开发振兴,使全国印刷产业协调发展;

  3)在印刷技术方面继续保持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领先水平,推进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相结合,开发一批具有我国特色和自主创新的印刷技术;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品牌;

  5)深化国有印刷企业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元投资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步,到2020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使我国印刷业从目前的世界印刷大国转变成世界印刷强国,其主要目标是:

  1)我国印刷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占GDP2.5%左右,位列世界前三位,跻身于世界先进印刷之林;

  3)建成印刷、印刷设备、印刷器材、印刷科研、印刷教育协调发展和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印刷工业体系;

  4)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秩序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next]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促进我国印刷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发扬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的自主创新精神,在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的同时,加强科技开发、力争有所突破;

  三是分析世界印刷技术发展趋势,抓住当代印刷发展关键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是按照大印刷观的指导思想,实现印刷、印刷设备、印刷器材协调发展,建立我国完整的印刷产业体系;

  五是立足于国际市场,对国外成熟的技术加快引进推广,积极促进外商中国本土化生产;

  1)数字资产(源)。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推动下,印刷加工服务对象是巨大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信息资源不断产生、积累和繁殖,而且由数字网络与其他公共和专业信息资源连接成庞大数字资产。对这些数字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印刷数字化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将深刻影响印刷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为此印刷业必须紧密与使用部门相结合,大力加强数字化内容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要加强与新闻出版部门的结合,通过建立出版数字资源加快推进出版印刷的数字化进程;

  2)数字流程。基于信息数字化基础上把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采用计算机整合生产和管理是印刷数字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并且已经贯穿印前、印刷、印后和印刷经营、生产、管理全过程。为了实现印刷全过程数字化,要大力推广采用直接制版、色彩管理、计算机集成生产、计算机信息管理、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工作流程;

  3)数字(码)印刷。基于色粉的静电照相和液体油墨的喷墨成像已成为数字印刷的两大技术主流,特别是喷墨数字印刷的技术发展很快,应注重研究,在开发过程中应发挥我国在系统集成、驱动控制软件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墨印刷系统,在硬件设备上,可采取中外合作,促进国外厂商在中国本土化生产。

  在经营方面,要瞄准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服务和按需印刷的市场特点,采取连锁经营、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推动数字印刷在我国快速、健康发展;

  4)设备数控。在传统印刷工艺过程中,要大力采用数字技术提升印刷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联动化水平,采用开放系统和模块结构的设计理念,保证印刷设备系统能够融入数字和网络化的计算机整合生产和管理环境,缩短换版、调墨、翻转、给纸、收纸等工艺环节的时间,降低开机前准备时间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

  要重视发展印后配套加工设备(包括数字印刷),进一步提高书刊装订、发行(包括邮发)联动化水平;

  5)防伪印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打击非法印刷品的严重任务。一方面要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整治市场秩序的各项决定,加强印刷市场监管力度,同时要大力开发推广各种防伪印刷技术(数字、激光、化工等),力争在印刷技术上加强防范。特别是商业票据安全印刷的防伪,必须切实保证。[next]

  1)培育骨干。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印刷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一方面要通过鼓励竞争和政策引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印刷及设备、器材企业,到2010年我国约有5~6个企业达到年产值40、5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把企业做专做精,创品牌求实效,争取到2010年形成至少10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印刷企业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大力加强印刷标准化工作。

  2)器材配套。印刷器材是印刷生产的物质基础,经过20多年建设、特别是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资大量进入,目前常用的中档器材已可基本实现国内配套,今后重点要开发直接制版版材、特种印刷用纸、高档特种油墨、和数字印刷配套的色粉、液体油墨、高档橡皮布和印刷胶辊等,并要争取扩大出口。

  3)区域协调。区域印刷产业要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要坚持特色,促进全国印刷产业的协调发展。

  “大珠三角”应坚持外向型特色,力争到2010年印刷出口产值占本地区印刷业产业1/3以上,成为外向型的世界印刷中心;

  “长三角”地区印刷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包装印刷发展很快,印刷机械、器材生产都有深厚实力,应建成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生产基地;

  “环渤海”地区出版资源最丰富,出版印刷基础好、实力强,又有全国科研、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要努力建成我国以出版印刷为特色的先进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随着“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战略实施,要努力促进这些地区印刷业的统筹协调发展。

  在区域印刷业发展中要重视科学规划印刷产业园区的建设,努力使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重视研究促进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

  4)重视环保。防止和减少污染是印刷业今后一项十分重要任务,要加强无污染、少污染的新型油墨的研究开发,推广水性油墨;现有大型骨干印刷企业必须建立废气、废液回收装置和各种环保设施,严格按环保要求进行企业改造。大力开发环保型、生态保护型、节能型的设备和耗材,发展循环经济。

  5)加强管理。管理薄弱是我国印刷业发展中突出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印刷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印刷企业管理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建立严格的保证产品质量的管理体系,要以为用户服务为宗旨,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服务管理体系,并严格贯彻实施。

  要重视加强标准化工作。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力争在10~15年内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我国印刷工业标准化体系。

  6)现代物流。印刷物资供应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物流要明确服务定位、坚持服务方向、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围绕为用户服务,在经营上要勇于创新、办出特色,大力加强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内部科学管理体系建设。现代印刷物流要成为区域和全国印刷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协调发展。[next]

  ①图书印刷:传统大众化图书印刷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增长速度在3%左右,着重提高质量和印刷技术水平,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要求。

  鼓励有条件印刷企业发展电子出版物,使纸质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互相补充,满足读者多方位需求。

  ②期刊印刷:期刊品种、印量将保持基本稳定。期刊印刷主要是适应期刊结构调整的要求,保证期刊印刷质量和按时发行。对商业性、艺术性、专业性强的期刊要注重色彩管理,发展高保真印刷、无水胶印和各种特种印刷,在发行上推广直接邮寄,发展自动邮发系统,提高发行效率。

  ③报纸印刷:报纸(印张)仍将会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前(印张)发展速度预计在12%左右;2010年到2020年预计增长速度保持在9%左右。

  报纸印刷要坚持早出报、出好报的高要求,继续走在全国印刷技术发展的前列,要率先在数字资源、网络传输、直接制版、色彩管理、高速、高效印刷、自动邮发等方面应用示范、积累经验。

  包装印刷主要为我国包装产业配套服务。今后,仍将成为我国印刷业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预计到2010年包装印刷将占全国印刷业总产值40~45%左右, 2020年达到45~50%左右。

  根据包装产业长远发展规划,包装印刷重点将发展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以纸基、纸塑复合为主的包装印刷,以适应乳品、饮料、食品、医药、家电、日化、烟草等行业发展的需要,相应发展塑料、玻璃、金属等包装印刷,根据自身特点,积极采用凹印、网印、柔印等各种印刷工艺。

  要重视发展防伪包装印刷,积极开发防伪印刷新技术、新工艺、为整治非法印刷市场提供技术保障。

  3)数字印刷。为适应个性化印刷市场需求快速发展,数字印刷将会有很大增长,今后一方面要积极与上游的出版产业结合,一方面要围绕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文件资料印刷的需要,大力组织数字印刷快速、优质、高效服务,还要根据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服务和按需印刷的市场特点,促进连锁经营。2010年在全国省(市、自治区)级以上和经济发达城市建立连锁服务网络;2020年普及到县级城市,并实行网上服务,使数字印刷早日形成新兴印刷产业。

  ①票据印刷主要涵盖票、本、卡三类印刷品。近十多年来行业年均以15—20%的速度递增,2004年销售收入超过120亿元。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印刷业正处于传统印刷向现代印刷转型时期。传统票据印刷市场将渐次下降,现代票据印刷市场将迅速上升。产品结构的变化将带来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预计年均产值将以12%左右的速度递增,略高于全国印刷业平均增幅。

  在品种上,要重点开发账单印刷和直接邮发系统。商业票据印刷今后面临电子票卡的激烈竞争,要根据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票据印刷上采用数字、电子技术。开拓卡片印刷以至向关连产业IC卡全套印制系统延伸(制片印刷贴合、晶片加工注入、成品检测进库等),传统印刷与现代印刷将会协调发展。

  ②证券印刷。银行钞票、邮电邮票、专业票证等国家专门严格控制的印刷由国家专业部门规划安排。

  ③商业广告印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印刷已经融合到报纸、期刊、包装、票据各类印刷中,同时户外广告的发展正在促进喷绘技术的提高,大型广告对印刷及设备提出新的要求。喷墨技术的开发将使大幅面的广告印刷加快发展。[next]

  1)印刷机械设备。印刷装备是我国印刷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印刷机械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高、中、低档设备品种基本齐全,性能质量有很大提高。中、低档设备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但是我国现有设备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仍不能适应印刷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还有很大差距。大量高档设备,如直接制版机、高档多色胶印机和凹印机等基本依靠进口,进口值约为国内印刷设备生产值的两倍。这种状况成为制约我国印刷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加快发展我国印刷机械设备制造业,是今后我国印刷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应该加倍努力,在今后5~10年内,使印刷机械设备,特别是高档机械设备的本土化生产有大的发展,基本适应我国印刷业发展的需要。

  必须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现有设备的性能、质量和水平,研发新型数字化设备,尽快改变低档设备生产过剩,高档设备生产严重不足的局面。今后5-10年的发展重点是:1.5万张/小时以上的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和多色双面印;提高现有书刊用卷筒纸胶印机的质量和水平;4万张/小时左右的商用卷筒纸胶印机;7万张/小时左右的新闻用卷筒纸胶印机;直接制版机;数字印刷机;数码打样机;根据市场需求,适时的发展高档凹印、柔印、网印机和各种不同组合的组合式印刷机;高档印后设备如装订生产线年前,主要印刷机械设备的性能、质量、稳定可靠性达到或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研制出具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改变高档设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

  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在提高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的同时,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与国内外的先进厂商合作、合资、专项技术研发。要积极参与国际并购,把我国印刷机械设备的发展放在国际市场的大环境中去研究。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要尽快的把注意力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外并重,并逐步转向国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采取切实措施,把北京和上海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大印刷机械设备生产基地,并逐步成为外向型企业。2010年两大基地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0亿元左右,进入世界印刷设备生产厂商前六名。2020年两大基地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00亿元左右。其产品性能、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力争到2010年我国印刷机械设备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左右,2020年达到250亿元左右。形成竞争有序,布局合理,高、中、低档产品比例协调,基本满足国内印刷业发展的需求,并有一定数量的产品出口。

  2)印刷器材。印刷器材是印刷生产过程中的载体和消耗品,用量很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资大量进入,许多采用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生产,使中档印刷器材目前已基本实现国内配套,而且正在扩大出口。

  当前,我国纸业正快速向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印刷纸张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对我国印刷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我国森林资源很少,草类纸浆的比重很大,今后仍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木浆的比重,坚持林纸结合、生态环保的方针,要加强废纸回收,要重视印刷特种纸的发展。[next]

  PS版:目前我国普通PS版的生产能力已达1.3亿平米,市场需求约9,500万平米,进口700万平米,出口300万平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今后发展的重点,应该着力于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档产品,开发为直接制版配套的版材。目前版基材料基本都是铝金属,受资源限制成本较高,应尽快研发其它性能价格比较好的材料,并注意旧版的回收利用。调整企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油墨:我国油墨生产能力已达27万吨,大宗油墨产需基本平衡。我国骨干油墨企业都已与国外著名企业合资、合作。今后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应高速印刷的高档、快干油墨、环保型油墨,为适应喷墨印刷的发展要求的各类油墨。为适应凹印发展需要的不污染、少污染的各类油墨,以及各类特种油墨和配套需要的各种上光材料。

  橡皮布:我国橡皮布生产能力已有百万平米,主要生产厂都已与国外合资,一般橡皮布生产能力基本适应国内需要,但高档气垫橡皮布缺口仍很大,今后要重点发展高档气垫橡皮布,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平米,2020年基本适应国内生产和进口设备配套需要。

  气垫橡皮布所需的原辅材料目前基本依赖进口,拟请纺织、化工等有关部门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加快开发生产适合国内配套生产需要。

  胶辊:重点发展各类高档胶棍,提高等级,适应国内高档印刷机和国外进口设备的配套需要。胶辊的原辅材料请有关部门组织安排开发研制。

  发展我国现代化印刷产业必须坚持自主科技创新,这是我国印刷业的光荣传统。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印刷科研已初步形成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层次科研开发力量。

  “北大方正”是我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的主力军,为我国印刷技术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现在,方正研究院、方正电子是我国印刷科研开发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书刊、报纸的中文软件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要发扬传统、坚持创新、继续引领我国印刷技术开发的潮流,在数字资源、数字印刷、色彩管理、数字工作流程等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为适应市场化要求,正在向高科技型企业转制,在转型中要坚持科研方向,力争在我国印刷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和印刷适性等方面有所创新。

  我国现在有一批专业性的印刷设备、器材方面研究力量,大多与企业、院所相结合,在许多专业性科研开发中多有建树。所在的企业、院所要加强对这支科研队伍的支持;

  科研、生产、使用相结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我国印刷科研的基础在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必须有强大科研开发队伍,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瞄准前瞻性印刷技术,组织突破、力争跨越式发展。因此大型骨干印刷企业都应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凝聚印刷科技人才。各地政府为支持科研开发所制订的鼓励政策都应认真贯彻、落实。

  印刷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现在北京印刷学院已成为有较大规模的全国专业性印刷高等学校,全国约30所大专院校建立印刷包装专业院系,每年培养的大专印刷人才上万人。高等印刷教育院校也是我国印刷科研的中坚力量。要大力推广社会助学经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选择发挥自己优势的科研课题组织攻关,通过加强科研开发,促进教育水平提高。

  印刷业与信息产业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信息技术的突破会带来印刷业的巨大变革。因此欢迎鼓励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参与印刷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对印刷技术教育要统筹规划,在重点加强北京印刷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印刷学院建设的同时,在全国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印刷专业;要大力发展复合型人才,逐步发展全国多层次的印刷教育体系。要特别重视培养印刷高级人才。一是印刷科技的带头人;二是高级企业管理人员;三是高级技工、技师。

  在职科技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的再教育要进一步加强,要重视印刷职业技能的培训、认证,每个企业都要制定培训计划,把培训工作纳入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措施。

  为了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研究建立鼓励竞争、奖励先进的各种机制、措施。要继续办好毕昇奖;要组织各种专业性竞赛评奖;要研究组织印制品竞赛,通过竞赛培育国际著名品牌。继续组织好印刷设备的“质量万里行”,促进印刷机械质量提高。[next]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印刷各个行业市场化程度发展不平衡,包装印刷、社会商业印刷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起来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出版印刷业由于受体制和某些政策的影响,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种种积弊的拖累,市场化进程比较迟缓,国有企业改革困难仍然比较大,不少国有出版印刷企业效益不好,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按市场优化配置资源,让印刷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处理好出版业和印刷业的关系。出版和印刷是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两大重要产业,上游下游紧密相关,唇齿相依。出版社和印刷厂又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也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除机关文印服务外,出版印刷的经营活动都应按照市场经营的原则,实行招标、应标,按合同组织生产,实行社厂分开,独立核算,规范运营;

  2)印刷企业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凡是设备、工艺、技术和管理具备条件可以自主决定经营方向,打破出版物、包装、商业印刷的界限,解放印刷生产力,面向全国印刷市场,公平竞争。出版社可以在全国市场内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承印企业;

  3)加快出版印刷企业改制步伐,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鼓励引进外资、民资和国有企业之间互相参股,推进股份制改造,出版社和印刷厂作为独立的投资主体可以互相参股、控股,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机制;

  4)鼓励兼并,发展公司集团。组织企业集团的关键是要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兼并是否成功,主要看经济效益是否提高;

  5)改革印刷业行政审批制度,逐步实行登记制。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逐步减少最终取消印刷企业的行政审批。着力于加强监管,严格依法行政;

  6)进一步扩大开放,鼓励外商投资。当前对外资投资出版印刷业还有一些政策限制,以后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部署,及时进行政策调整。

  外资进入我国出版物印刷关键是要加强监管,要研究加强监管的措施,制定相应法规,严格实施;

  7)开放印刷市场。除从事货币、邮票以及国家安全机密的印务外,全国印刷企业都应面向全国市场,各个地区、部门保护性措施都应取消。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防止垄断;教材印刷应实行面向全国招标,取消地区和部门的保护;

  8)支持民营印刷企业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是我国印刷产业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特别是在包装和商业印刷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目前民营、集体印刷企业已占全国印刷企业总数的70%,在新世纪要继续鼓励支持民营印刷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要采取积极政策,大力扶植、促进民营印刷企业的发展,尽快适应实施“东北振兴”、“中原崛起”、“西部开发”战略对印刷业发展的要求。[next]

  长期以来,我国印刷业处于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局面,造成盲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市场混乱等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印刷业的健康发展。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由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印刷行业实行统一监管,这个历史性的决策,在我国印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做出有益贡献。但是总的来看,在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加强对全行业基础情况的调查,摸清家底。由于历史原因,目前需要着重加强对包装印刷、商业印刷情况了解;

  ——建立全行业信息统计。目前我国印刷业尚无准确的基础统计资料,准确的统计是决策的前提,因此这是当前行业管理最为紧迫的任务。建议在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下,全国有关部门和各省市主管部门协同配合,抓紧把全国印刷行业统计信息网络建立起来;

  ——分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宏观指导,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行业信息的基础上,定期发布行业信息资料,分析市场要求,提出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和限制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研究制订(或会同有关部门,或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促进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当前建议研究:印刷企业增值税、设备进口税减免、进口关键零部件的税制、外资进入中国出版印刷有关政策、企业异地注册、区域印刷基地、特别是“大珠三角”建成外向型世界印刷中心的有关政策措施;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协会的功能将会加强,协会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在规划行业发展、制订行业标准、质量检测、专业资质认证,开展人才培训、组织行业交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诚信建设、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建议加强对协会工作指导,明确协会职能,使协会更好地为行业、为企业服务。

  2023-08-30 1269期:2023年版标准地图上线期: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揭晓!